明朝大才子解縉

        解縉(1369年-1415年),字大紳,一字縉紳,號春雨、喜易,明朝時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,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中進士,官至內閣首輔、右春坊大學士,參與重要事務。

        解縉自小就有“神童”之稱。祖父解子元,元至正五年進士,父親解開,一生從事著述辦學,母親高妙瑩,賢良淑慧,通書史、善小楷、曉音律。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,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。傳說其母畫地為字教之,一見不忘,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,7歲能屬文,10歲日誦數千言,12歲盡讀《四書》《五經》,18歲參加鄉試名列榜首(解元),19歲會試第七,與兄綸、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,被稱為 “ 一門三進士 ”,名震京城,轟動一時。

  解縉個性比較剛正,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,大臣們經常聯名上奏他,尤其他為李善長辯冤,又上疏彈劾袁泰,觸怒了朱元璋,朱元璋還是愛才的,覺得解縉有點衝動且為人處世不夠成熟,於是召解縉父親進京,並做了個十年之約,讓他在家好好的學習。解縉在吉水老家呆了8年,閉門著述,校改《元史》,補寫《宋書》,刪定《禮記》。

  朱元璋駕崩後,解縉趁著這個時機回到了南京,政敵攻擊他沒有依照朱元璋的旨意在家讀書十年,建文帝把他貶到了邊遠地區當了一個小吏。解縉只得寫信向翰林學士董林求助,在董林的推薦下,朱允炆才召解縉回到南京,任九品翰林待詔。

  靖難之役後,朱棣取得了皇位,解縉和夏元吉等人從建文舊臣搖身一變成為了永樂新貴,朱棣的登基詔書也是由解縉草擬。朱棣命解縉重修《太祖實錄》,不久又晉升他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兼內閣首輔,朱棣先後賜其五品官服、金綺衣,“ 天下不可一日無我,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”,朱棣之語足見他對解縉的寵信,這成為解縉人生仕途最得意之時,站到了權力中心的解縉迅速展現出他驚人的能力,在內閣期間他負責了很多行政事務,朱棣把他比作王霸、魏征,勉勵他成為一位優秀的首輔。期間解縉主持撰修了被後世譽為編纂最早、規模最大、內容最廣的 “ 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”《永樂大典》。《永樂大典》共計11095冊,22877卷,內容包括經史子集,天文、地理、陰陽、醫術、占卜、釋藏、道經、戲劇、工藝、農藝,收錄上自先秦,下至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餘種,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。

  但解縉還是改不掉老毛病,一如既往地喜歡品評別人,還不注意場合。朱棣有一次要他評價當時的一些少壯派官員,解縉全部先揚後抑的評價一通。皇帝覺得很有道理,但那些被他說了不好的官員可就不那麼覺得了,久而久之解縉就又把朝中大臣大部分得罪了個遍。更要命的是解縉干涉立儲。

  皇長子朱高熾(得到文臣的擁戴)早被立為太子,由於先天殘疾,朱棣不太喜歡他,更傾向次子朱高煦(得到朝中很多武將的擁戴)。在朱棣徵詢解縉意見的時候,解縉堅定而明確地站在了太子這一邊,因此得罪了朱高煦。後來太子因辦事不能讓成祖滿意,對次子日益恩寵,解縉又勸諫成祖,朱棣很生氣,將他一貶到廣西,再貶至交趾(今越南)。被貶的解縉好不容易回京後,恰巧朱棣北征,解縉競違反規定私見太子,朱高煦向朱棣告狀,成祖大怒,遂將解縉投入大牢。1415年正月十三日,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,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:“縉猶在耶?”於是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,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,解縉被活活凍死,年僅四十七歲。解縉去世後,家中財產被抄沒,妻子、兒女、宗族都流放到遼東。

  解縉死後數年,暴戾的朱高煦因謀反被誅滅,朱高熾登基稱帝。朱高熾稱讚解縉的文章雄勁奇古,新意迭出,可與司馬遷、韓愈等人媲美,又下詔把解縉的妻子、兒女、宗族赦歸吉水。1436年八月,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解縉家產。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,恢復官職,贈朝議大夫,諡文毅。一代大明奇才解縉當可瞑目。

zh_CN简体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