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虚大师与泰州

太虚大师(1989—1947),俗姓吕,乳名淦森,学名沛林,浙江海宁人。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,他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并有重要地位的人物。他具有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的坚韧意志和创新开拓的改革精神,有人称他为“中国佛教史上的马丁·路德式的改革人物”,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潮的理论先驱。
大师对中国佛教文化的改革发展、对世界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,历久弥香。泰州能成为当代名僧摇篮,成为近现代佛教文化兴盛之地,与太虚大师有着割离不开的联系。
泰州是苏中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,是苏北里下河的门户,南来北往、东去西来总得在泰州转车换船,自然也就成了商品集散地,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。佛教文化作为泰州文化的一部分,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显得格外繁荣,庙产也随之丰厚起来。这引起了一些地方士绅对出家人富裕生活的疑惑和不满,常有为庙产诉讼的事件发生。加之民国初年出现的新潮派的冲击,都希望实行庙产兴学运动。这自然给佛教界以冲击,,泰州的一些寺庙都感到危机而不能自保。光孝寺当然是首当其冲。时任住持培安和尚即请颇负盛名的学者常惺来寺商议,拟自办僧教育,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。这样就有了太虚大师的泰州之行。
1924年7月,太虚大师在江西庐山大林寺召开世界佛教联合大会。全国各省以及日本、缅甸等都派代表参加会议。常惺法师代表江苏参加会议。会毕,即与常惺从九江趁轮船东下,到达镇江后,光孝寺已自备了专门木船在此迎候。在镇江的一批泰州籍高僧云集而来,欢迎太虚大师。第二天坐船到达扬州,畅游瘦西湖、平山堂诸名胜后,镇江、常州、扬州几路高僧一齐陪同太虚大师坐着光孝寺的木船抵达泰州,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泰州城。千年古刹光孝寺像过盛大节日一样,张灯结彩。听经的人除僧尼及信徒三四百人外,当地的士绅名流亦有百人以上。光孝寺还准备了太虚大师讲经的维摩经讲义。大家既看讲义,并听口说,遂由了解而起信。大师讲了两、三天后,凡听经的皆赞叹不已。据太虚大师自传称:“听讲经后,全城顿改向来鄙视僧众轻蔑佛教的空气。”太虚大师在泰州光孝寺的讲经,在泰州犹如刮起了一股飓风。在太虚大师十余日讲经将毕的时候。泰州城中有士绅名流二、三十人,请求皈依大师,为首的士绅卢敬候还严选皈依资格,对于不合条件的,皆拒之不令同受皈依。要求皈依善男信女信徒就更多了,讲经结束这一天接受皈依的就有一百多人。由于人太多,后来只好借助于大雄宝殿之中行方便开示,这样又有了近千人接受了皈依。又散播至四乡八镇,次日又有几千人赶到光孝寺要求亲近昄依大师。但太虚大师清晨却悄然离开泰州城,已追慕无及,只有发出“所过者化,所存者神”的感叹了。
太虚大师在泰州组织当地的士绅望族以及知识界人士,鼓励他们建立念佛社,即后来的泰州居士林。“今泰县有卢诚德、王诚普、肖诚法、英诚本、吴诚明、葛诚净、吴诚慧、吴诚智等诸居士,在光孝寺听讲经时,即效维摩诘所行,复发起泰县念佛社,将由信心导之以行愿……”这就是后来太虚大师为这个信徒社团写的序文。
太虚所创办的《海潮音》杂志,由于经济原因,到第九年起准备停刊,泰州居士林知道后纷纷给予资助,使刊物得以继续发行,太虚大师专门为此写了一篇《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》的文章。文章中有这么一段:

泰县即旧扬州府属之泰州,江苏僧界大半皆出于此县,地方士女亦多信佛。吾於民国十三年夏间,在泰县讲维摩经之结果,皈依者达千余人,四乡来听经者达万人,殆为泰县佛教空前之盛况,则光孝寺培安、常惺诸师,与今办泰县居士林诸居士,亦大抵从听吾讲发心信佛者,初由少数士绅办一念佛会,继乃扩充为今之居士林,今又发心接办海潮音月刊,前途实未可限量!

太虚大师在泰州期间,还游历本地各寺庵,接受宴请,并至泰州的姜堰镇西方寺即净业寺,为那儿的僧众开示。主要讲述了人生于世的处世哲学,让人们接受到一些新鲜的道理,这也是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的开端。
太虚大师还特地把他的剃度弟子大愚送到光孝寺闭关攻读,让他在这儿潜心学习修持,可见其对泰州的情感。
太虚大师与泰州之间的因缘,始于与常惺的关系,二人相知以心。常惺法师1939年1月14日在上海示寂时,太虚大师正在昆明,听到消息后,即写了《追念常惺》:“识面今廿三载,知心亦十八年。方期责可君代,那堪逝占我先!”为失去一位挚友而感到痛心。太虚大师后来应光孝门人的请求,又专门书写了《常惺法师塔铭并序》,有云:“貌英伟而性和蔼,六度齐修,智悲兼大,求之古德,方弗圭峰密。未竟其才美而盛年夭逝,在法师解行立而功德充,虽无无憾,然为教为众悼惜哀伤,殊不容已。”可见大师对这位泰州和尚评价之高。

en_USEnglish